一年一度的情人節(jié)又到了,博士阿俊在群里感慨,自己又單身了一年。群友回復他:“找不到對象好過找不到工作啊。”都說博士脫單難,又說高校教職一位難求,究竟博士找對象和找大學教職,哪個更難?
· 壹 ·
找對象和找教職的共通點
01.匹配
找對象和找教職,都是雙方匹配挑選的過程,雙方帶著一定條件和目標,尋找合適的對象。這個過程,不能說一模一樣,只能說完全一致,比如說——
高校找人才:年齡要求35周歲以下
博士找對象:我希望對方年齡跟自己差不多
高校找人才:要求學歷在碩士以上
博士找對象:巧了,我希望對方學歷不要太低
高校找人才:發(fā)表SCI篇數(shù)……這沒有了吧→_→
博士找對象:那可不一定~↓
截取自微信公眾號“高校人才網V”留言區(qū)
不過,既然是條件匹配,自然就會出現(xiàn)不匹配的情況——可能是你對人家有意思,人家未必對你有意思,也可能是你合適,但有人比你更合適。
02.空缺
有的時候,找對象和找工作都難在:有條件,沒機會。你是合適的人選,但不代表你能入選。
找大學教職,崗位招聘人數(shù)有限,教授名額每年只有那么幾個,沒有老教師退出,新教師就沒機會進去;找對象也是同樣,戀人只有一位,好找對象的早就找到了,哪還輪得到。
求職/求偶者眾多,不僅要經過匹配篩選,更要先下手為強。
03.圈子
《2021 中國單身碩博婚戀意向報告》指出,大多數(shù)碩博認為自己脫單的最大阻力是:圈子小,沒機會認識異性。
找對象不能等著人從天而降,想要脫單,首要就是拓寬社交圈子,發(fā)展一些興趣愛好,通過參與社團、活動等結識不同的人。
同樣,好工作也是找出來的。
教職本身就搶手,想要及時獲取招聘信息就需要拓寬求職渠道,包括求職網站、招聘會/宣講會、公眾號、線上直播等等。就業(yè)消息暢通,才能“近水樓臺先得月”。
圖源:知乎
· 貳 ·
找對象和找教職的不同點
01.主觀vs客觀
在快餐時代,單身往往因為沒有一見鐘情的資本,又缺少日久生情的條件。
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形狀,戀愛的前提是尋找到另一塊與自己契合的形狀,尤其是性格、三觀等精神層面,主觀性很強,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。
但與找對象不同,找工作要看你專業(yè)方向、研究課題與學校匹不匹配,更多是能力上的匹配,客觀性更強。
工作可以通過理性思考和計算來獲得,愛情卻不能。
02.挑選vs被挑選
找大學教職,主要難點在僧多粥少。博士畢業(yè)生逐年攀升,高校的招聘門檻也越來越高——沒有海外經歷pass、年齡超過35歲pass、學校背景不夠好pass、成果不夠優(yōu)異pass……
求職者往往處于“被挑選”的地位,關系是不平等的;但愛情不一樣。
在愛情里,平等才是擁有良好關系的前提,因此不存在等待被挑選。相反,我們更多是從自己出發(fā),選擇適合自己的戀人。
· 叁 ·
博士找對象和找大學教職,究竟哪個更難?
其實不論是找對象還是找教職,都可以向下兼容。
- 找教職,公辦進不去還有民辦嘛,名校進不去還有普通本科和高職高專;
- 找對象,博士找不到碩士也可以吧,其他條件都好就個子矮了點也能接受吧。
只要想,大概率都能找得到,只是你想不想的問題。
關于愛情,相信很多單身人士的想法都是“不愿意將就”。因為對大多數(shù)人來說,工作是必需品,但戀愛不是。
工作固然可以為了賺錢而忍受,但談戀愛就是該開開心心的,如果戀愛也要忍受,實屬不必。這樣勉強的愛情不要也罷。
找到一份合心的愛情固然很好,但如果沒有,也無需焦慮哀怨?!爸钦卟蝗霅酆樱狗N重蹈覆轍,寡王一路碩博,建設美麗中國?!睉賽塾袘賽鄣目鞓罚珕紊硪灿袉紊淼目鞓?。別著急,屬于你的愛情可能正在路上。
我相信你正在與我相遇的路上 馬不停蹄
所以當我擁抱整個世界的孤寂 也像擁抱著你
我不介意你慢動作 也不介意這次先擦肩而過
某天我們總會遇到對方然后說
原來啊 是你噢
……
你總會等到 姍姍來遲的我
我總會等到 姍姍來遲的你
——《致姍姍來遲的你》阿肆/林宥嘉
▍往期內容
>>《持續(xù)擴招!找教職難度加大,普通博士還有機會進高校嗎?丨高才情報局第62期》
>>《“先畫餅,再化緣”,碩博進高校要注意哪些潛在的「坑」?丨高才情報局第61期》
>>《清華碩士吐槽2萬月薪踐踏學歷:“抱歉,高學歷不等于高薪資”丨高才情報局第60期》
